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别动不动就想搞个“大社交”,工具型社交才是正路子

别动不动就想搞个“大社交”,工具型社交才是正路子

来源:产品100干货速递 | 时间:2015-12-15 11:38:13 | 阅读:99 |  标签: 产品100干货速递   | 分享到:


所以,即使是早期宣称小众的社交产品,只要是以“流量”为逻辑的,从来都是阶段性的存在和火爆。而我们的产品经理们主动或者被迫的固守“社交为主,工具属性、媒体属性为辅”的底线,膨胀着“大社交”的梦想;如果有幸被某一阶段选中,享受短暂的狂欢,身后尸骨累累。


一个时间段只能有一两个“大社交”产品,绝大多数的坚守和牺牲是无谓的;懂社交不一定只能做社交为主导的产品,其实有很多领域是“社交为辅”的。把社交工具化,作为产品中的重要元素而不是主导元素,其实可以更高效,结局也更好。


用社交的思维做工具类产品,已经有一些表现很突出的产品了,例如网易云音乐、虎扑体育、社交电商类(蘑菇街等)。这些产品解决的根本需求不是社交需求,而是诸如听歌、看球、购物等具像化的需求,而社交元素的融入,让产品本身有了造血功能,变成鲜活的生命。


工具类社交有这么几个特点:


1)产品的核心不是社交,但社交制胜。云音乐的最核心的不是UGC,但是有了评论、分享、动态让其脱颖而出;


2)首先满足个体的需求,再满足群体需求;就是说,即使不发生社交行为,这个产品对于个体用户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我想一个人静静地听歌,云音乐得先保证歌曲的音质、歌单的优质等;


3)大都是内容型产品,对运营要求很高;


4)可能是小众的,也可能不是;


5)商业逻辑不是流量,而是口碑,更注重服务,其商业变现方式取决于工具属性。


为了准确把握工具类社交的定义,有几个概念需要区分:


1)工具类社交与垂直社交:垂直社交只是把特定的人群放一起,缺乏内容管理机制,信息不可控且容易乏味;而工具类社交的工具属性减少了垃圾信息;


2)工具类社交与兴趣社交:兴趣社交只有社交属性,比如篮球兴趣社交是大家约打球,大家来讨论喜欢哪个球星,而工具类社交首先满足用户在这里可以看到球赛,可以了解篮球相关知识,然后在讨论球星;再如云音乐,用户首先可以发现好的歌单,可以精确听到自己喜欢的歌,然后才评论,才分享。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同类最新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