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晋决定给李萧手术,他希望这个年轻的父亲,能有尊严地度过他的人生——无论长短;能在拥抱自己女儿的时候不再感到内疚;能走出寄居的小屋,找回做为父亲、丈夫、儿子的社会身份。
3、100万买10个月的命,买吗?
在关于癌症治疗的复杂的数据模型里,除了生存期、有效率、治愈率、瘫痪的几率、并发症的可能性这些令人费解的排列组合,还有更为残酷的变量——钱。
艾美仕——一家全球性的医疗信息提供商的数据显示,2015年,拥有私人保险的癌症患者年平均花费是5.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40万元。
在过去的5年间,有超过70种抗肿瘤的新药上市,可以延长那些原本被认为罹患了最为致命的癌症的患者的生命,比如晚期黑色素瘤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价格也不菲。2014年,FDA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的人均年花费高达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80万元。
尝试一种昂贵的新药,延长自己或家人几个月到十几个月生命,代价是几十万,你怎么选?
就连医生也没有答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记得,一个小伙子带着癌症晚期的妈妈四处求医。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还是询问昂贵的靶向治疗。
“我不知道该怎么对他说,靶向药并不百分百有效,受益人群在20%左右,我要是说可以试试,如果他因为没钱,那么今后心里的遗憾、歉疚将伴随终身。”
最绝望的时候,杨洋想过离婚,卖掉和丈夫共同拥有的房产,将自己的那一半房产用于给父亲治病。
2013年7月,父亲被查出结肠癌肝转移。杨洋和医生商量后,决定采用靶向药西妥昔单抗加化疗药物伊立替康的治疗方案,争取手术的一线希望。
一支20ml的靶向药4698元,不入医保。但对于杨洋父亲这样的K-ras基因野生型结肠癌晚期转移患者,确有疗效。
德国医学肿瘤学协会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这种靶向药加化疗药的结肠癌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8个月——一半以上的患者活过了28个月,对于晚期病人而言,这算得上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数据。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