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丽说,治疗,治,我们有很好的方法,手术,化疗等等;疗,有护理、养护的意思,我们疗了吗?病痛,病是一个词,我们很多病是治不了的,疼痛、焦虑、呕吐、失眠,我们都可以给予缓解和解除。
唐丽丽后来师从心理社会肿瘤学创始人吉米?霍兰,翻译了《癌症的人性一面》,将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理念引入癌症诊疗中,为更多的癌症患者提供心理社会照护,减轻他们的心理痛苦。
“医生不是冷冰冰的白大褂,医院可以飘着咖啡香,响着音乐,看到大厅里的钢琴吗?”
唐丽丽指向门外的一架钢琴,去年她募捐了一架三角钢琴,就放置在外科楼的一层大厅,靠着她所在的康复科门诊,避开了病人们的治疗时间,每天上午下午两个小时,都会有志愿者进行弹奏。
“生活中不应该只有癌症,还有音乐,有咖啡。”唐丽丽说。
7、最好的告别
接受生命周期的限定性、理解衰老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是一个过程,而不是顿悟。
刚知道父亲患有癌症,杨洋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不认,我要博一下。”
6个周期的靶向药,多轮化疗,2次介入治疗,1次开腹手术之后,就像大多数癌症晚期的病人一样,杨洋父亲的肿瘤还是不可避免地复发扩散了。
父亲希望再做一次介入治疗,母亲不同意,在上一次介入治疗时,父亲一口血喷了出来,想起医生下过的病危通知书,母亲仍然心有余悸。
“你是心疼钱,还是咋的?”父亲有些不满。
父亲不知道,此前的手术并没有切除他肝部的肿瘤,那只是一个姑息性的手术。他觉得老婆和闺女都奇奇怪怪的,是不是不想好好给他治了。
这也会多数中国家庭在面临癌症时的困境,瞒着,能瞒多久是多久。直到那些应该说的话没有来得及说出口,那些重要的事也没来得及做。
杨洋觉得是时候跟父亲谈一谈,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将其称为断点讨论,通过一系列谈话,考虑清楚什么时间将从为生存时间而战转为争取珍视的其他食物——和家人在一起、旅行或者享受巧克力冰激淋。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