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SERU最佳需求分析方法

SERU最佳需求分析方法

来源:产品100干货速递 | 时间:2015-12-07 19:29:06 | 阅读:153 |  标签: 产品100干货速递   | 分享到:


SERU最佳需求分析方法


图2 划分子系统,确定关系


理清脉络和框架


第二阶段,理清脉络阶段就是对业务粒度的细化。该阶段的任务就是对每个业务事件、每类报表进行人事物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并标示出绝大部分的用例。需求先分解再提炼,第一阶段是需求分解并形成组织架构的阶段,在第二阶段就是对需求进行提炼的过程。前面说过分解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那么按照一种线索进行分解时多个业务时间就会产生相互交叠的情况。提炼就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方式将每个业务事件的类进行提炼,抽取出共性的部分,建立针对整个系统的全局领域模型。我们可以使用uml中的领域类图、流程图和用例图来理清需求的结构框架和行为脉络,把业务事件列表以及报表输出成领域模型和用例模型。业务流程的梳理应该是每个产品人的基本功,在这里我推荐使用跨职责流程图以及完善的活动图提炼出业务模型。


SERU最佳需求分析方法


图3 跨职责流程图


SERU最佳需求分析方法


图4 活动图


那么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子系统内业务流转的过程,从而确定逻辑关系以及数量关系。总而言之,理清脉络的方式可以通过uml中各种图例帮助产品人员理清业务流程,建立起完善的业务逻辑模型。在这里要善于合也要善于舍,合并提炼相同的业务类,舍弃细节的干扰,整理出子系统内层次清晰的架构。


SERU最佳需求分析方法


图5 梳理脉络并且进行建模


填充需求细节


第三个阶段是填充细节阶段,该阶段的任务就是填充每个用例的实现细节,以便于开发人员进行具体的实现。往往产品人员在考虑需求范围的时候只考虑到功能性需求,在这个阶段要对非功能性需求以及设计约束进行更细致的补充。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用例模型、领域模型标示出用例、领域类的细节进行填充。对于组织行为需求的用例,我们要填充用例的事件流;对于组织数据(结构)需求的领域类,我们要填充它的字段与格式。很多产品人员在归纳用例的时候会采用“先人后事”的思路,这种方式很容易陷入误区。我们应该讲人(角色,参与者)和事(场景,用例)分开考虑,在确定他们的关联时,要先事后人地考虑。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同类最新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