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2:关于某个主题,用研与业务同学一起进行了用户调研,回来之后,业务同学在邮件里各种阐述和总结基于用户的发现,各种兴奋激动。但身为用研,总担心部分用户的若干观点和需求难免会以偏概全,况且,直接把用户所言说的需求简单粗暴的转换成业务需求,这样不太合理,用研总希望整理和收集所有的信息,苦逼的进行编码,通过建立用户反馈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模型,深入加工信息,并试图翻译成更加偏业务的解决雏形的东西,but,业务方会说“亲,用研同学不是应该如实的告诉我们,用户到底是怎么说的啊,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啊?” 啊,原来我们折腾了半天,可在大家的观念里,用研首先要做好传声筒的角色。
但是,把用研定义为用户的传声筒也好,希望用研能万能地回答各种问题也好。这毫无疑问是研究资源化的时期的认知惯性。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仅仅是回答问题的话,用研这个岗位的价值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其实,用研自身也是时候要打破这种思维上的局限,收集信息回答问题毕竟不是终极目的,有效的解决业务问题才是最为关键的。
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研究执行及研究方法的一种升级。
当然,用研是不是能真正助力实际业务问题的解决,在一开始和业务协作中就要清晰的传达,这个研究不仅仅是回答一些问题,而是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去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解决与否,还需要一系列可评估的指标(可以是定量的数据,也可以是定性的指标),一定要有,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次,所谓的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用研要把产品,运营或设计的活儿给干了。用研这个角色在【业务问题解决】中的价值在于清晰的定位一个问题场景,论证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去解决,不解决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解决了之后,能给用户和平台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并且尝试给出一些靠谱的思考和建议。所谓的靠谱,不是各种建议的陈述和罗列,而是能产出更为体系化的方案的雏形。这一点,直接决定了后续问题的解决的优先级及可行性。否则,用研提出来的优化建议永远停留在to do list 中,待有开发资源时再考虑,然而,有个残酷的真相是,资源似乎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