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只是简单的把水平面上的舰形和落弹范围相对得出的结论。
类似这种理论,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战舰并非一个纸板平面
如果考虑炮塔和上层建筑的存在,那么,横位的投影是要比纵位大得多的。
而且,要使宽度远小于长度的落弹范围准确覆盖到纵位战舰上,其火控困难难度也远比覆盖到横位战舰来的大。
下面引述@mathewwu先生转发过的W. J. Jurens早先计算的战舰投影和落弹角度下的被弹概率:
模型:
不同落角下的被弹概率:
另一方面,从火控角度看,直至二战时期,战舰火控系统对于大航向角、大变距率目标的解算效果也是远逊于平行航线的。
因此在无畏舰时代,海军战术对严格意义上的T字阵型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
皇家海军从1912到1945年,都仍将战列线平行态势视为取得决定性战果的最佳阵型。
通过包抄而集中攻击前卫或后卫的战术当然存在,但也其目标是集中火力,而非取得垂直姿态。
不仅如此,各国海军也的确发展了一些类似于主动占据竖位的战术:
例如,美国海军就规定,在撤退或追击时,应当采用line of bearing——
战列线: — — — — line of bearing:\ \ \ \
其原理,主要是机动能力更为优越,且并非完全处于竖位,仍能发挥火力。
既然美国海军在撤退时都会选择这种准竖位的阵型,那么,有关竖位被弹率高、防御能力差的说法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对于所谓的【抢T】,首先要分清其词义:
如果是指通过包抄的方法,集中火力于敌军之一部(通常是前卫或后卫),那么这种战术是普遍存在且得到强调的。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