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本身是中立的;工具背后的技术是一个放大器,放大的是人性。
放大的是人性的哪一方面,取决于使用工具的方式。
金融起源于上层阶级,更久远的来讲,起源于统治阶级;这一方面是金融优越性的根源,另一方面也使的金融有史以来更多的是为了少数人服务的。二八法则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部分普通人对于金融要么近而远之,要么如羊群般被随意支配。
所以,至少从历史来看,金融放大的更多是“性本恶”。远到欧洲的郁金香事件,近到俄罗斯的MMM;小到散户的盲目逐利,大到一次次的经济危机;但仍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当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普通人只需告诫“金融有风险,请谨慎远离”就好。
然而,这样的方法在当今却不再奏效。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双重放大作用使得金融的能力达到几何倍数的增加,“普惠金融”被不断提及。当金融虎视眈眈的冲向以往从未染指的长尾市场时,我们不由得怀疑,“普惠金融”真的是来普及恩惠的吗?甚至面对此起彼伏的“金融走入农村”的声音,鉴于“心本恶”的本质,社会中最脆弱的这群人是不是睁大恐惧的眼睛:这是不是狼来了?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想办法解释清楚,让普通大众放下警惕,放心的解开钱袋子;当然相信这很容易办到。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金融改变“性本恶”的本质,回归“性本善”的真谛。
互联网虽然历史不如金融久远,但其诞生于底层,最丰富、最广泛的应用也在底层,移动互联网更是让互联网平等、服务的精神抵达每一个长尾;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拥有自制力,更懂得克制。互联网也有黑客、也有暗网,但这些阴暗面保持着严格的界限,社会上更多的还是阳光。
所以,虽然金融不需要互联网精神,但社会需要互联网精神。
尤其当我们谈到P2P的时候,2015年太多的P2P跑路,太多的事情刷新着人们的价值观:E租宝、泛亚、MMM等等,每一个的背后不是血与泪?如果不加控制,这样的势头下去,当所谓的“普惠金融”真正到达每个长尾的时候,会有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