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除了可供食用,还是一味药材,以河南怀庆府(府治今沁阳市)所产最为地道,称“怀山药”。后来这个名字讹为“淮山药”,又简称“淮山”,便成为薯蓣的另一个通称(在南方地区使用较多)。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作者:徐晔春)
参薯Dioscorea alata块茎(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作者:孙观灵)
同样在中国南方地区,还可以见到薯蓣属另外两种作物。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也叫甜薯,在东南亚地区栽培较多;参薯(Dioscorea alata)原产地也在东南亚,但早就种遍世界,在非洲、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都很常见。
不过,薯蓣属中世界产量第一的,还要属上面提到的“黄山药”。它原产西非,如今在西非尼日利亚等国栽培仍然很广,是当地的主粮作物之一。近代,欧洲人开始罪恶的黑奴贸易之后,它作为黑奴家乡的一种作物,也随之从西非引种到了牙买加等美洲国家。考虑到中国早就有另一种叫“黄山药”的植物(Dioscorea panthaica),而且也属薯蓣属,我建议给这种非洲作物另取名“非洲薯蓣”,以免混淆。
中国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作者:徐永福)
非洲薯蓣的块茎不像薯蓣那样是长条形,而是较为短肥,有点像是红薯(山芋)。它的薯肉有黄、白两种颜色,过去曾分成两个种,现在通常作为同一个种的两个类型。当然,这种颜色的差别并不稀奇,不过就是因为黄色品种的薯肉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罢了。
植物固醇:绝非灵丹妙药
非洲薯蓣和其他一切主食作物一样富含淀粉。此外,它还含有少量薯蓣皂苷,据莫里森说,这正是它的神奇之处——薯蓣皂苷可以转化为激素,有利于运动员的肌肉合成。然而,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说法。
皂苷也叫皂素,因为加入水中可以像肥皂一样产生泡沫而得名。它的分子结构也的确和肥皂分子类似,一头是亲水憎油的基团,另一头是憎水亲油的基团,所以可以在水面上排列成膜,改变水面的性质,让水面容易起泡沫。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