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着陆技术是“摘星”的重要环节之一
3月25日,美国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项捕获小行星行动的具体方案。同时,美国航天局还宣称,捕获小行星任务将为人类最终在2035年前后登陆火星提供可信的技术支持。这个捕获小行星计划是如何运作的?它将给人类登陆火星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它是否像美国航天局说得那么靠谱?
方案:无人太空船太空取石
美国航天局公布的捕星方案名为“小行星重定向任务”,耗资12.5亿美元。简单来说,这项任务就是用太空船从一颗选定的小行星表面采集岩石,然后将它送到绕月轨道,供宇航员采样研究。
美国航天局将于2019年决定目标小行星,并于2020年12月发射太阳能无人太空船。抵达选定的小行星后,太空船将围绕“猎物”飞行约一年时间,用机械臂采集一块直径最大为4米的岩石,再将它推入到稳定的绕月轨道。到2025年,两名宇航员将乘坐“猎户座”太空船研究这块岩石。
根据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信息,目前已有3颗小行星成为候选目标,伊特克瓦星(Itokawa)、神庙星(Bennu)以及2008EV5星。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小行星是“2008EV5”,这颗小行星1300英尺(约400米)宽,发现于2008年。
美国航天局认为,这颗行星的大小、形状较为合适作为目标行星,且在它的表面更有可能具有适合捕捉的岩石。
事实上,美国航天局此次宣布的捕星方案,在2013年就曾作为方案B被提出过。在此之前,美国航天局提出的方案A是这样的:用一个巨大的网格包裹住整颗小行星,再把这个巨大的包裹送往地球。
方案A被宣布后,大批科学家提出质疑。首先,要选出一个大小、重量、环境条件都合适的小行星极为困难;其次,处于自转中的小行星状态极不稳定,很容易失去控制。考虑到这些难题,在宣布方案A数月后,美国航天局又提出了方案B。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罗伯特·莱特福特介绍说,此次被选中的方案B大约需要比方案A多花费1亿美元。但莱特福特表示,考虑到方案B能够验证更多项去往火星所需要的技术,方案B最终被选中了。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