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资讯 > 豆瓣十年:一亿文艺青年在一起,就成了风格

豆瓣十年:一亿文艺青年在一起,就成了风格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5-03-21 13:46:51 | 阅读:83 |  标签: 豆瓣   | 分享到:

艾小柯也感到豆瓣早期那种同类人凝聚一起的社交中心感消失了。随着豆瓣上鱼龙混杂的人越来越多,能找到志同道合朋友的感受就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友邻开始注销豆瓣,同等兴趣集团的小群体感觉越来越小。不过,这并不影响艾小柯对豆瓣的依赖。“豆瓣的机制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机制,每个人的豆瓣体验都由他所关注的人和事决定。在这方面,尽管受到社交化和大众化的影响,我相信只要你愿意,还是可以在“大众化”的平台里创造和维系一个你自己的小圈子。”

张佳玮也认为豆瓣的很多空间内文艺风向依然在,想要维护某种身份认同,还是可以在豆瓣上分类很细的小圈子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各个论坛、社区乃至社交网站,从小众到大众的变迁过程无不如此,豆瓣只是少数将‘文艺’二字真正当做标签树立的网站之一。豆瓣相对而言,算是过渡得好的:因为书影音、小组讨论、日记和相册还算是各属门类,仿佛村庄还有各自的主题聚会,不是在一个大广场上七嘴八舌。有许多小圈子,保留着很纯粹的文艺氛围。比如,一些冷门的外国作家专属小组,一些老电影收藏小组之类。只是在大多数看热闹的用户眼里,豆瓣已经大众化得不认识了——其实,也并没那么夸张。”

“文艺风向大众化也没什么不好”,豆瓣平台上日渐走红的畅销作家丁小云认为小众趣味和大众审美并不冲突,“这就是时代的大趋势,小众文艺也肯定永远都会有人在豆瓣上一直搞下去。在我看来,参差多态、丰富多彩的豆瓣其实更好玩,更有生命力。如果总是局限于严重同质化的文艺小圈子里孤芳自赏,互相捧臭脚,必然会变得很酸腐。”

南桥在采访的最后不无遗憾地说,“豆瓣在过去十年曾是最出色的空间,保持公共化,但又留有个人空间。过去的豆瓣做到了,以后不知道谁能做到呢?”

或者,接着南桥的话问,豆瓣的下一个十年还能做到吗?

作为一个UGC(用户提供内容)的网站,豆瓣是大家的豆瓣。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