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广东两省正式宣布进入周末“2.5天休假”模式。消息一出,再次引发各界对“2.5天休假”的关注和热议。新的休假模式究竟是真休假还是只是“挪假”?政策落实不到位,会不会带来新的不公?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何为“2.5天休假”?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2.5天休假。近一年来,已有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福建、浙江和广东等10个省份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新的休假模式。
专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消费能力增强,弹性休假也将会越来越有市场。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鼓励推行“2.5天休假”,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假日体系,让民众更多享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发展已到了一定程度,不少企事业单位也具备了实行新休假模式的条件。
“这种模式在时间上恰到好处,将催热自驾游、家庭游等短途旅游。”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说,统一休假容易导致出游高峰叠加,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2.5天休假则可促进民众错峰出游,节约出行时间,提高出游效率。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徐虹认为,推行“2.5天休假”模式,有助于刺激旅游消费。由于平时假期短暂,游客都选择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旅游,这会导致旅游地无法均衡服务游客,而推行“2.5天休假”模式可以调解旅游市场中的供求结构矛盾。
不过,针对新的休假模式,也有不少忧虑的声音:一些地区和部门关于周末“2.5天休假”的先行先试符合发展趋势,但如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落实好弹性作息制度,使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偏差,值得重视。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表示,弹性作息要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将周五下午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使周五下午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而不是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放假。他说,优化休假安排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激发居民旅游消费热情,同时刺激经济增长、抵御经济下行压力。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