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更新太快:擅长做技术不如做营销
立石泰则所著的《死于技术:索尼衰亡》一书中就提到,技术是索尼成名立万的根本。但最后,索尼的衰亡也是过度依赖于技术。长久以来,日本消费电子品牌都痴迷于技术的提升,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则。但在当下,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技术的“超进化”被置于一旁。只要保持足够的表面噱头,就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真正隐藏于产品内部的技术创新,反而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在国内,擅长做技术真的不如做营销。小米、魅族、乐视等消费电子品牌的强势,都与营销层面的多元化举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国内,很少看到日本消费电子品牌的花样营销。还只是在做高大上的电视、互联网广告,根本没有接地气。在“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现在,日本消费电子品牌的发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来临,让传统硬件制造的优势快速衰弱,日本消费电子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然不复存在。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消费电子品牌对智能化的创新又不敏感,对销售、营销策略的调整不够灵活,最终让其败给中国消费电子品牌。
整合风险太高、难度太大:产业链出现更多分支技术替代性更多
日本消费电子品牌也早就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危机,也曾做出诸多举措,却都没能真正挽救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品牌滑向无底深渊。究其原因,在于整合的风险太高、难度太大。而风险和难度不仅来自于产业链层面,也来自人事层面。
比如《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一书中就有很形象的一段话:“公司的组织结构确实是在不停地变化,但这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即使(所属)的组织名称变了,工作地点和是和从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管是叫eHQ、GH,还是电子HQ,跟我们都没关系。”这里说的是索尼为革新做出的多种改变,却被中低层职员无视的情况。日本消费电子品牌此前采用的终身制,磨灭了绝大多数人的激情,产生了极大的惰性,整合之路颇为艰难。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