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网流量与绩点挂钩
根据中国时刻报道,2013年十月底,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官微“@莞工学生媒体中心”发布微博,表示自2013年12月1日起,“师生网络流量将得到较大幅度增加”。据了解,具体办法是:学院教务部门会把学生每年的平均学分绩点汇总,统一交给学院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该中心会按绩点设定学生可获得的对应流量。按照规定,每位学生每月可获得免费的1GB流量,付费流量分三个等级,平均学分绩点﹤2.5,每月可申请不超过5GB流量,平均学分绩点≥2.5且﹤3.0,每月可申请不超过10GB流量,平均学分绩点≥3.0,每月可申请不超过15GB流量。
该规定一出台,立刻引发不少学生的不满,“流量多少,不应由成绩决定,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能只看绩点,学习差的学生流量少,这不公平”。不过也有同学认为,学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东莞理工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有些学生学习不自觉,自控能力不够,控制流量能够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专家者说——
“奇葩规定”是折射社会的“三棱镜”
“现在是多元的社会,社会正处在急速发展的转型期,各种思潮、各样问题集中显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相应发生变化,但高校又没有对应的经验模式来处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出台相应的规定、规则来处理。”针对上述“形形色色”的规定,教育心理专家、榆林学院思政部教师郭东敏解释道,“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一些看似奇怪的规定实际上是有渊源的,”郭东敏介绍说,“像必须‘学会游泳才能毕业’的规定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高校作为美国的军事训练基地,游泳作为必修科目是政府和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水中安全所做的努力,之后虽有波折,但至今美国名校还是保留了这一规定。”但他也坦言,现在大学类似于“闭校门禁止外卖”等规定实际上并无必要。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