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强制合作伙伴购买格力手机的消息昨天成为吸引大家关注的焦点。
事情源于前天下午,微博大V龚文祥发了一条关于网友爆料格力强制合作伙伴购买格力手机的微博,在被曝光的购买通知上写着“2000台的格力手机将拿出600台以比市场价要低的1200元/台价格进行回馈,该公司被要求需要强制购买10台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而购买手机的总金额将从当月货款直接扣除。”
一时之间,风波不断的格力手机再次回归人们视线。从之前的“销量超一个亿”,到“卖5000万部没问题;从5月份放出风声“已经投放市场开始销售”,再到“不对市场销售”,面世已半年的格力手机像个女郎,披着神秘的面纱,从不曾让你接近它、了解它,却期盼你能爱上它。
如今被爆强制合作伙伴购买格力手机也算是给了那些好奇“已经生产出来的格力手机都去哪里了呢?官方是怎么处理这些手机的呢?”的小伙伴们一个答案。
虽然今天下午,格力通过旗下“格力空调”官微发表声明回应称:“经过核实之后,此事并不是真的,格力从未下发过这样的通知,截图中的通知纯属伪造!”
但手机圈压货的“潜规则”却是一直存在的。有的手机厂商运用得力,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宠儿;有的却把控不当,多次引起事端,品牌形象一落千丈。今天小爆就跟您聊聊手机厂商“压货”的那些事儿!
小米:压货是一种被忽视的能力
有人说:对于成熟的手机厂商而言,向渠道压货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因为它直接反映出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与渠道合作关系情况。小米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出色。
每年一度的4月8日米粉节,就相当于小米的大型清理尾货活动。2015年的米粉节在12小时内销售211.2万台手机,打破之前天猫在双11促销活动上的纪录,一举创下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此巨大的手机数量正是基于渠道商对于小米品牌的认同,主动接受小米的“压货”。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