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乐于见到小米的瓶颈,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雷军的那些概念“互联网思维”“风口”“极致”“粉丝文化”“参与感”什么的,这些概念太能忽悠人了。
我觉得第一个被忽悠的恐怕是罗永浩,他有1000多万粉丝,他想要是我做个手机,那销量简直不敢想象啊,果然,锤子T1至今为止卖了大约30万台,只占他粉丝数量的3%,3%。
这个销量大约让罗永浩清醒了不少。
让他明白了粉丝经济是不靠谱的。他开始把个人形象往后藏。
我们来说说粉丝经济为什么不靠谱。
粉丝是怎么形成的
是因为期待值!
“关注”这个动作非常准确地描述出了粉丝的心态,留意着你,关注着你,看看你是不是能满足我的期待值。
粗俗一点的比方,就是路边杂耍的观众,等着看你来个胸口碎大石,你不负众望,碎了一块,鼓掌。然后,再等着看你来一个喉扎钢枪,你要是搞不出来,就有人散去了。
你要是端个盘子,求打赏,一大堆人散去了。
粉丝就是这种心态。粉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值。
小米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三星苹果这些高价手机的市场环境中,用吐血的状态,表演了一次“胸口碎大石”,把观众一下子吸引过去了。然后,又来了一次“喉扎钢枪”,观众的期待值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小米又上演了一些“吞火”“吞剑”等绝技,大家奔走相告,小米的粉丝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于是,小米开始围绕着这些粉丝,布局一个生态体系,什么内容盒子,插线板,公寓什么的。
但是,粉丝们需要的是另一个“胸口碎大石”。
当小米在发布小米4c的时候,粉丝们坐不住了“这什么呀!”。说好的“胸口碎大石”呢,还不如隔壁的坚果和魅族来得爽!
粉丝是无情的
参与感是个充满欺骗的概念。
粉丝参与的只是传播,参与不了产品价值的形成。
粉丝是杂耍的围观群众,围得越多,就向路人暗示:这个表演很不错。这时,一定有人想挤进来,“来,让一让,让一让,我来赏一个!”。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