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辰ccc123的网友也自称为叶良辰,并在微博“看大家已经冷静下来了,我就给大家讲那天事情经过。首先汶济(涉事女生)向我抱怨,我以为她被欺负了。我就找到那人的QQ以为她排挤汶济,说话也很冲。后来证实误会一场。我说话那腔调确实是看小说学来的,我自己后来看都觉得搞笑。”
@辰ccc123还在微博上发了商家求合作的信息截图,还说“有100亿再来谈合作。”
遭受大量质疑后,该网友又在微博称,“有些人我真忍不了,我如果发个关于商业的广告我出门被车撞死不得好死好么?你们监督我OK?”
昨日,记者私信包括上述微博账号在内的多个网友,或不回复或无法证实自己为叶良辰。
圈内人称不像营销行为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晚22时,上述多个微博账号除了个别当事人称要“封号”,并未有其他营销品牌广告介入。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认为,“叶良辰”这一网络符号爆发速度较快,有病毒式营销的嫌疑,背后或有网络水军或不良网络营销公司在推动此事。以优衣库事件为例,也有部分群体借此营销,但具体是否属于营销行为,还要结合证据继续观望事态进展。
网络红人、楼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楼Sir”表示,目前并不能确认是真正存在“叶良辰”,还是纯粹的商业营销行为,“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楼Sir”称,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和公司在微博自称叶良辰借机炒作,一些人口吐污言秽语与网友骂战,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网络营销也要有底线和规范,要看事情好不好,并不能一味的跟风炒作,“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优衣库事件,还有天津爆炸事件,都不能借机炒作与营销”。
网络红人“白洱”亦表示,叶良辰事件并不像网络营销,该事件传播如此迅速,可能是因为其当事人搞笑、霸道的言论,引起网友的兴趣,导致被网友广泛传播,这也是一个平常的网络现象,“像阵风一样吹过,可能过几天大家就不再谈论这个事情”。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