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的IFA电子消费展上,除了一大波手机和智能硬件新品,三星Gear VR消费者版本、HTC Vive以及国内的诸多虚拟现实明星产品也将一一亮相。从2014年开始,以沉浸式体验著称的VR设备便频频成为各类展会的主角之一。
但国内的虚拟现实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现状呢?笔者接触了多位VR硬件从业者和VR内容开发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虚拟现实产业像一个轮子一样在快速前进,可目前这个轮子已开始陷入泥潭。
低门槛的眼镜盒子成了主流
一般来说,沉浸式VR设备可分为三类:外接式头戴设备、一体式头戴设备、眼镜盒子。外接式头戴设备的用户体验较好,代表产品有Oculus Rift和Three Glasses,具备独立屏幕,产品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一体式头戴设备产品偏少,最著名的当属Bossnel头戴式影院。还有以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技术门槛低著称的眼镜盒子,谷歌的Cardboard和暴风魔镜归于此类。
综合来看,在国内的消费级市场上,眼镜盒子是当一不二的主流产品。而眼镜盒子之所以火爆,最大推动因素莫过于价格。从各初创公司的众筹产品来看,这些眼镜盒子的售价普遍在300元以下,暴风魔镜等产品甚至把价格飙到了百元以下,不过价格更低的还有活跃在淘宝上的山寨产品。一位VR眼镜销售人员为笔者提供了部分产品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的销售数据,笔者整理如下:
不难看出,价格对销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即便在营销上颇费心血的暴风魔镜依然未能打破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其一、VR眼镜还停留在卖硬件阶段。一位VR眼镜解决方案的朋友直言,目前国内大大小小有100多个VR眼镜产品,同质化极为严重。而由于VR设备作为新兴产品,市场接受度不高,传统渠道上不敢轻易触碰,而且相比于其他手机周边配件,VR眼镜盒子的利润并不占优。于是乎,线上便成了主要的分发渠道,在各品牌知名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价格也就成了制造爆款的绝对因素。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