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一开始,希纳·库卡尼(Shri Kulkarni)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此时正在经历的是什么。此时正是1982年9月的一个午夜,他正在波多黎各岛上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利用这里巨大的射电天线开展脉冲星的搜寻工作:这是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留下的一种拥有极高密度,高速旋转的残骸。
中子星物质的密度十分惊人,仅仅大约一汤匙的中子星物质,其质量就将超过1万亿公斤,这几乎相当于地球上所有人类体重的总和
脉冲星属于中子星的一类,它们是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留下的残骸
在此之前,库卡尼刚刚发现了自己的第一颗脉冲星,这颗脉冲星的自转速度极快——大约每1.5毫秒就自转一周,这在当时比任何已知的天体自转还要快上大约20倍。
这一年,库卡尼还只是一名研究生,在他的脑海里,这样高速的自转除了有些令人惊讶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义。他想,这只是一颗自转有些快的脉冲星而已。他打电话给自己的项目导师,已故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天文学家唐·贝克(Don Backer)并报告了相关情况。多年之后,他回忆起当时通话时的情景:“那是一段漫长的沉默。”或许是因为贝克教授意识到了这条消息背后的重大意义。
很快,贝克教授提醒库卡尼他眼前的这项发现所隐含的意义:这是一个正以每秒641圈的速度高速旋转的天体。今天的库卡尼已经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天文学家,他说:“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高速旋转下,脉冲星应该会分崩离析。”
库卡尼发现的脉冲星PSR B1937+21一直保持着自转速度最快天体的记录直到2006年。就在这一年,杰森·赫塞尔斯发现了一颗编号为Terzan 5ad的脉冲星,这是一颗非常暗弱的脉冲星,但其自转速度高达每秒716圈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罗素·哈尔斯。他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约瑟夫·泰勒一起,在1974年发现了一对正在相互绕转并逐渐彼此接近的脉冲星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