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追赶不上智能手机的潮流,富士康的业绩曾经一落千丈,但最近它似乎恢复了“元气”。6月24日,富士康集团发布盈利预告,预计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2~1.35亿美元(人民币逾8亿元),对应同比增长141~171%(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4,984万美元)。对于盈利原因,富士康指出受益于综合毛利率持续增长。摩根士丹利则发表报告表示,上调富士康目标价由5元升至5.7元。
尽管手机终端需求放缓,但富士康仍可通过更佳金属机壳的组合、多元化客户基础、成本控制令其价值得到提升。
据记者了解,富士康的主要客户包括国内手机厂商华为、小米等,国际厂商则包括索尼和黑莓等公司,而在此轮业绩贡献中,国产手机厂商占主导因素。此前,富士康名为“富士康国际”,主要客户还包括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公司,与鸿海在内地的代工工厂富士康不同,并不代工苹果公司相关业务。
小米、华为成业绩助推器
摩根士丹利指出,预计全球智能手机今年增长16%,富士康可受惠于华为、小米增长等。
过去两年时间里,小米的品牌和富士康的供应能力结合在一起,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小米的一半产量来自富士康,而富士康一半的产品出货量也供应给了小米。2013年,富士康的智能手机产量为2500万部,去年则达到5000万部。而华为的销量也在逐步增长。
“预计华为在今明两年占富士康的销售收入各为16%及20%。”摩根士丹利分析称。
中金公司近日也发布报告称,华为有望成为富士康2015年主要增长动力。自2014年4季度开始,富士康集团在华为的手机外壳市场份额不断提高,预计华为2015/16年收入贡献有望分别达到15%和18%。
前不久华为也对外公布了上半年手机的销售情况。“华为手机首次实现单月销量过千万,这样的成绩之前只有苹果和三星才能够做得到,而现在华为也做到了。”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国区总裁朱平表示,上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为5000万部。
事实上,从销量到品牌,从国内到国外,华为、小米所代表的国产客户正成为供应链特别是代工厂商争抢的对象。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