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
物流若便宜2%新增企业效益2万多亿
数据显示,我国的物流成本管控水平在世界上居于后列。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6%,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是8.5%),也高于经济发展处于同水平的金砖国家如巴西、印度。
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价格成本的10%到15%,普通发展中国家物流成本占成品成本的15%到25%。而中国的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额的9.1%,物流成本高达生产成本的30%到40%,即三分之一的成本是物流造成的。
如果企业物流费用率每降低2个百分点,则可新增企业经济效益2万多亿元。
电商配货迟缓
大数据不能智能化
电子商务企业在配货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对于物流速度的体验,而目前我国电商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显然有待提高。
现在网上能买的货物和商家、品牌固然是越来越多,但大家都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快递变“慢递”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尽管很多互联网人士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类挂在嘴边,但实际上数据的综合智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宽广,交易数据异常丰富,但这并不能自动实现数据的优化运用,就像拿着一把小铲进了金矿,并不能保证发财。
企业规模不一
低业务层野蛮生长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还处在发展中,大约有超过1000万家大小不等的企业,而行业内近50万亿元的产值只能实现60亿元的利润。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空间还有待提高,而参差不齐的新竞争者还在不断出现和磨合。
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小件快递业为例,既有国有单位对民营业者的不公正待遇(如要求后者分担普遍邮政基金,甚至试图限制其业务),也有民营业者之间的合纵连横。现在有的快递公司如顺丰已经逐步占据高收费、高服务的业务层;但在较低的业务层,快递公司的野蛮生长、取送货物时的生硬态度、装卸货物时的莽撞操作仍然常见。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