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社交网络,美国各地对陪审员的规制越来越严苛。但问题是,作为当事人,碰上这么新潮的陪审员,你该怎么办?
社交网络宪法:可能吗?如何做?
对于年轻的脸书世界来说,最初年轻人们来到这里,是冲着结社自由、言论自由以及展现自我成长的机会而来。在我看来,这与当初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前往新大陆并无二致。新世界应该有怎样的秩序规则?美国或其他民主国家的宪法在这里能否继续适用?……诸多问题,本该有个乐观的回答。
但实际上,随着脸书在商业领域的迅速扩张,它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日益残暴、傲慢、专横。正如书中所引,互联网最初就像是一个理想的民主工具,但太强调个性,却让公共领域经过种种算法的处理和分类后,被故意设计得面目全非,不再适用于对话。
与传统世界差别更明显的是,传统的民主国家里,个人当然被视为独立的个体;但是在社交媒体构成的网络帝国里,该权利完全被颠覆,个人常常被打上各种标签,被视为集体的一部分。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你可能就被人为地重新划分了阶级,信用卡公司可能会据此调低你的信用额度,银行在贷款时可能更为谨慎。
安德鲁斯揭示,密集搜集人们的电子身份会导致心理风险、金融风险、歧视风险和社会风险,但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数字监听的法律几乎起不到保护作用,仅存的少得可怜的几条法规也只能应付电话等早期科技,……即使在有法可依的时候,法律也可能被那些将科技发展置于个人权益之上或为执行方便而破例行事,同时无意中为数据整合商们提供了漏洞的法官们所亵渎。”
在该书的最后,安德鲁斯列出了一部社交网络宪法应该保护的一些基本权利,包括联网权、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场所和信息隐私权、思想、感情和情绪的隐私权、肖像的控制权、公平受审权、受到公正陪审的权利、正当法律程序权和被通知权、不受歧视的自由、结社自由等。安德鲁斯将联网权放在社交网络宪法之首,颇值得留意。她的出发点即是中东国家诸如埃及、利比亚等国的网络封锁。通过追溯言论自由的理论渊源及其普世价值,作者将之摆在首位无可厚非。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