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飙高的销售数据让媒体人戏言:地球人、太阳系的人都不够,不会银河系也住满了人,都出来在“双11”搞装修吧?
虚构的繁荣
大型电商平台的强大流量确实为强势品牌带来了庞大的订单量,“双11”狂欢过后,商家应该正使出洪荒之力完成接下来的物流、配送、安装等售后工作。11月11日零点18分,来自顾家家居天猫旗舰店的沙发被送达山东济南市的一消费者家中并完成核销,创大件家具行业配送极速纪录。不过,繁荣的销售数据,却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媒体曝出的刷单丑闻。
刷单,是冲高销量的不二法宝。2016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规定同一个账户只能在同一个品类刷一个订单,做假单的比例大大减少,但因为对订单总金额没有限制,一个账户可以刷5000,也可以是1万、10万、100万、1000万,一下拍十件二十件产品,销售数据飙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TATA木门董事长吴晨曦表示,判断一个品牌是不是刷单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客户数量,交易总额除以订单量,就可以看出平均单值是多少。“像我们销售总额2亿多元,平均单值7000多元比较正常,卖门的哪有平均一个客单值可以做到10万?”业内有人提出,如果要消除人们对于家居企业“双11”刷单的怀疑,各品牌不妨在公布当日成交额的同时,也公布成交订单数。
即使不考虑刷单的因素,“双11”也并非表象那么繁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揭露了繁华的“双11”背后的真相:首先,破亿元的销售额并非“双11”那天24小时内创造出的业绩,在“双11”之前,各大品牌都以预售、领券等方式进行了蓄水,在“双11”当天通过电商平台交款,算做当天的销售额,时间长达两三个月;其次,打着线上线下融合的旗号,将全国所有线下的订单转移到网上成交,从而拉高“双11”的业绩;第三,通过提前预售的方式,以低价、送礼等方式透支未来销售,让消费者在“双11”下单,搭上之后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来消化。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