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刘先生的母亲所住小区叫什么名,但建筑很有特点,蓝色楼顶盖、棕色外墙砖,王某爬上高楼俯视辽阳全城,向出租车司机问询,很快找到了刘先生母亲的所在小区。楼下紧挨着停放的两辆车就是刘先生的母亲经常在朋友圈里晒的,“没错,下手吧……”
目前,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等四人已经被取保候审。警方提醒大家,如果有经济纠纷应该走法律途径,砸车的行为不可取。
留神泄露隐私惹麻烦
虽然如今晒生活在朋友圈很火,不过还是要提醒喜欢“晒”的朋友:当心“晒”多了泄露个人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信息应谨慎发布↓
全家福照片少“晒”,否则一旦泄露家庭成员信息,容易给不法人员创造行骗、行窃的机会。尤其是老人、小孩的信息,更要注意保护,包括姓名、幼儿园和学校的地址等。上下学路线、上下班路线也要少发。
外出时,日程安排、行踪等信息不要泄露,不然容易让他人钻了家中无人的空子行窃。外出期间,能够显示姓名、身份证号的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不要“晒”。
对于女性来说,贵重饰品、名牌包等少“晒”为宜,莫让他人掌握自己单独外出的有关信息。
外出购物、旅游、驾车,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人群拥挤、道路堵塞、发生交通事故等。这类信息在不掌握真实情况前不盲目散布、转发,不然可能会引发恐慌,或被编造成谣言转发、扩散,产生负面效应。
对于自己在情感、工作上的问题,牢骚、抱怨类信息也应少发,既容易引起不怀好意的人注意,也有损人际关系。
↓这些尽量不要晒↓
晒娃有风险
在现实中,很多骗子都与被害人素不相识,如何能将孩子和妈妈的名字叫出来?还能有两人的照片呢?
原因就在于,爱晒孩子的家长没有关掉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骗子就是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来成功获取被害者信息的。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