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表现欲:运动员狂刷存在感
“宝宝难以想象宝宝居然是来比赛的,明天就要开始了,我还没准备好啊!兄弟!啊!啊!啊!我是个美少女啊!我怎么要比赛了啊啊!啊!我有点方了。”
傅园慧的微博一直都是这样偏活泼的文风。在表情包视频火了之后,她的粉丝数在一天之内涨到了400万。网友评论,“她也是个二次元的妹子啊。”
在伦敦奥运会时,已经出现了运动员段子手——小胖冯喆。当时,他和教练、比赛相关的微博引发百万人关注。到了里约奥运会,90后的亚文化版图无疑得到扩展,从微博语录到表情包到动图,再到鬼畜视频,运动员们的自媒体意识已经进入了全媒体领域。
在体育专业人士看来,网红傅园慧的走红,就在于“真实”二字。傅园慧打破了许久以来举国体制影响下的运动员所谓的“常规”反应。“不像以往的运动员当成了完成国家任务一样,感谢这个感谢那个的。尤其在镜头前说话都很有仪式感,十分拘谨。”某地方卫视体育主播对《三声》说。
就像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表情和语言夸张,其实是为了减轻压力。”与孙杨在重压下痛哭相同,傅园慧的表情包也是运动员解压的另一种形式,只不过相对来说更贴近95后的生活习惯。
在偶像崇拜业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高颜值和有特色的运动员也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焦点。开赛至今,“国民老公”宁泽涛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取得中国代表团首金的张梦雪则让大家记住了“张氏冷漠脸”。在奥运会第二天,“大眼版黄轩”的吴敏霞男友走红。恰逢七夕,两人还在秀出了恩爱合照,引发了公众新一轮的讨论热潮。
不论是变为表情包的傅园慧,还是利用自媒体彰显个性的其他运动员,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公众对奥运、对运动员的看法。
八年前,失掉首金的杜丽和退赛的刘翔曾遭到许多非议。然而,更多有个性的运动员和亚文化式解读的出现,大众在收看体育比赛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运动员本身,而不仅仅是有着更宏大精神赋予的金牌。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