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古人员开始对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这次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也再次引发了“该不该发掘秦始皇陵”的争论。
有人主张发掘秦陵,揭开历史谜团。还有人说,如果能打开,秦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既有利于旅游观光、增加经济效益,还有益于提升国家形象,从实物上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可是,更多的考古专家、社会人士、国家主管部门却不赞成挖掘秦陵,这是为什么呢?
1、建造大棚会遮挡秦陵地面景观
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秦陵封土(“封土”是陵墓主人入葬后,在封填的地宫或墓室上聚土堆成的高大坟冢,民间叫“坟”)南北长约515米,东西宽约485米。想发掘这么大的一个帝王陵墓,没有几十年肯定挖不完,甚至有的考古学家说可能要挖一百年都不止。
因为考古不是平整土地,不是炸山挖煤,而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所以要保护文物不受到任何因发掘造成的人为损坏,就不能用推土机推,也不能用挖掘机掏,更不能用炸药炸,只能慢挖,不能快挖。
如此一来,长年累月风吹日晒,夏天下雨,冬天落雪,露天作业不现实,也不可能。最好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建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大棚才有利于长期发掘,保护出土文物安然无恙。
从技术上来说,搭建一个500米跨径的大房子估计不是难题。目前,单跨径超过500米的桥梁已经不止一座,像上海的卢浦大桥550米,重庆朝天门大桥552米等。
问题是,造出这样跨度的大棚子,把整个秦陵封土都“包”到大棚里去,人们就再也看不到秦陵与周围群山融为一体的巍峨景观了。
2、挖掉封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
中国坟墓的结构,分为地下的墓和地上的坟两部分。在古代,地面以上的封土区别不大,不同的是地下的墓室。
汉代以前的墓室以土坑墓为主,就是往地下挖一个深坑,放入棺木和随葬品,再在墓口铺上大木头做盖,在上面厚厚地覆上土,埋得严严实实。时间久了,盖在墓口的木头腐朽了,容易造成塌方,墓室会被掉下来的土填满,再无空隙。
小编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