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教程 > 教程 > 惊险:神舟一号曾面临失控,最后10秒抢救成功

惊险:神舟一号曾面临失控,最后10秒抢救成功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6-04-15 11:27:07 | 阅读:51 |  标签: 神舟   | 分享到:

他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攻关。“巡视器的遥操作控制从来没有过先例,地形重建、视觉定位、路径规划等大批新的技术需要突破。”周建亮解释说,“这是非常密集的关键技术突破,难度非常大。”

最终,按照遥操作控制方法,巡视器采用视觉导航,安装3对相机拍照。中心根据回传照片合成三维月面地形,并在地形图上规划巡视器的行驶路径,绕避开各种障碍。

此外,他们还创新了多体制深空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为探月轨道确定和月面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新手段;实现了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实时数据驱动,把38万公里外的月球拉近到眼前,让决策人员直观地观看“玉兔”在月球上的一举一动;突破了月面探测机械臂运动控制技术,实现月面就位探测的高精度控制,探测距离精确控制至毫米级。

最终,“嫦娥三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了精彩互拍,并传回从月球上拍摄的第一张五星红旗的照片。“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器试验圆满成功,探月工程三期拉开序幕。周建亮觉得,中国人距离探月工程成功越来越近。

目前,周建亮正在进行“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的关键技术攻关,“刚刚启动了软件的开发和飞控实施方案初稿的编写,考验还在后头”。

再过二十年大家再相会

在平均年龄为34岁的一线科技人员群体为新的任务奋战时,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再次来到北京飞控中心。他们都是曾在这里工作过的退休干部,前来参加中心成立20周年座谈会。

“跟别人聊工作经历,我首先必然会说我是北京飞控中心的人,这是全社会为之向往的地方。”原中心老领导张声远说。这次参加座谈会,他特意穿上了“神舟一号”任务前发的工作服,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

小编推荐阅读

好特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好特网认同期限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视频攻略

更多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手机版本!

扫二维码进入好特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admin@haote.com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