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死辱母者案后续,辱母杀人案是如何成为国民话题的?自上周一篇《刺死辱母者》的文章之后,辱母杀人案,在短短几日之内,迅速变成去国民话题,似乎人人都在谈论法制与情理,而今,刺死辱母者案热度依旧不减,到底是什么东西促使这起事件舆论范围如此之广泛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做一下复盘,看看刺死辱母者,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进你的视线当中的?
点燃这起公共事件的无疑是南方周末《刺死辱母者》一文。平心而论,“刺死辱母者”作为标题,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它身上文绉绉的书生气,并不契合当下网络传播的词语样态。网易新闻转载后的标题《母亲欠债遭11人凌辱儿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无期》显得更为“简单粗暴”,抓人眼球。
但是“刺死辱母者”的标题,成功地将孝悌、狭义的价值观念与个人的尊严糅合在一起,从而烘托出一种“士可杀、不可燃”的“侠士”形象,点燃了大众的阅读冲动和关注事件的热情。“刺死辱母者”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正是一个若隐若现的古典“侠者”。同时,报道“刺死辱母者”的媒体,也共享了这一正面形象的隐喻。所以,大量的自媒体在评论该事件时,都直接套用了“刺死辱母者”作为事件的简称,连笔者也不例外。
小编推荐阅读